《三国演义》的关羽是一个性格非常突出的人炒股上杠杆,他有一句口头禅:“汝比颜良、文丑如何”?至于这句口头禅的由来,看过原著小说的都知道,无需赘言的。
自从关羽斩杀颜良之后,他的傲气有增无减,有了一种傲视群雄的感觉,这也给他的覆灭埋下了祸根。自信是好事,但是自负的话,就容易出问题了。
自负的人,以关羽为代表,这一类人多半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,很难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,水浒的武松也是这种性格,自从景阳冈打虎一战成名之后,武松就很难再把天下英雄们放在眼里了,他下意识地觉得:天下英雄就算再厉害,也不可能是老虎的对手吧?而老虎又被我三拳两脚给解决了,所有敢称英雄好汉的人物,与武松之间的差距,似乎都隔着一头吊睛白额大虎呢。
通观水浒全书,武松的确是有骄傲的资本的,不但徒手毙虎是水浒独一份,而且生平没有碰到一个像样的对手,最强的飞天蜈蚣王道人的也就走了十数合就被杀了,与林冲逢敌多数平局相比,武松的武艺确实是鹤立鸡群,不同凡响,他的战斗字典里,只有生死,没有平局,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,在丛林法则的水浒世界里,林冲难称好汉,而武松当得英雄!
展开剩余71%就水浒而言,武松的实力定位是高于林冲卢俊义的,这也是施耐庵表达的意思,一个是神人,一个是凡人,不能相提并论。
但是如果将武松的武艺置于另外一个时空,放诸大宋元帅岳飞帐下的话,他的武艺是不是还能表现得像水浒里那么出色呢?
小编以为,武松的武艺表现非常出色,尤其是徒手毙虎,千古独步,但是也就仅仅限于水浒,离开了水浒的固定模式,武松的徒手毙虎,就不显得出彩了。
《说岳全传》也记录了一段关铃打虎的故事,轻描淡写,轻松洒脱,关铃只是一躲一闪,闪在老虎身后,一把按住顶花皮,倒提起来,哗啦一下,像扔铁饼一样将老虎掼下了山崖,早惊动了一边观战的岳云,两个不打不相识,最后就在老虎的尸体前面,结拜为异姓兄弟了。
从说岳的关铃打虎来看,此时的他,年龄只有十二岁,武力也处于上升通道之中,尚未到巅峰水平,即便如此,关铃打虎,一气呵成,不像武松打虎,劳神费力,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,跟关铃相比,武松打虎的故事最好不要在说岳世界里说起,否则不但彰显不了武松的威名,还会辱没武松的名头呢。
说句实在话,武松在水浒里面的全部战绩加一起,都不如徒手毙虎更有含金量,因为这是其他水浒好汉做不到的事情,但是到了说岳,徒手毙虎只是小儿科的玩意,关铃、岳云,虽然小小年纪,但是随便把玩几个老虎,都不在话下。
武松身上的光环到了说岳世界,就不再灿烂,但是也不能就此否定武松的武艺,如果说林冲的武艺,相当于说岳中余化龙的武艺,那么武松的武艺也应该达到了这个级别,尤其是武松的步战能力,还是非常突出的,与说岳中的步战高手郑怀有得一拼。
有人说郑怀不算什么,那真是没读过原著小说的人,郑怀乃是名将之后,使一杆铁棍,力大无比,四五合生擒了牛皋,奠定了自己一流武将的地位,后来大破五方阵时,郑怀作为副将,却抢在主将张宪之前,只一棍将地方主将周伦打落马下。
此战,郑怀一马当先,技惊四座,让张宪也黯然失色了,由此可见,郑怀的武力之高,在步军中数一数二,恰如武松在梁山步军中的地位。
观郑怀的武力表现,仅凭四五合生擒牛皋,武力只在余化龙之上,不在余化龙之下,要知道金弹子杀败牛皋,都要四五记重锤,杨再兴之类的,要想杀败牛皋,至少都要十几枪此行,而郑怀是四五合生擒牛皋,难度系数更高。
综上所述,武松的武艺放在《说岳全传》,虽然打虎的光环略显失色,但是他的武力仍然处于一流武将的水平,可与力大无比的郑怀一决雌雄,高于余化龙一类人物,但是距离陆文龙、高宠这种顶尖水平的武将,差距还是有的。
那么您怎么看呢?炒股上杠杆
发布于:天津市